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,是在细胞周期中不同时相表现的不同形态。 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,它们是由DNA、组蛋白、非组蛋白及少量RNA等组成的复合体。
[染色质]Chromatin
 
[染色体]Chromosome
点击看大图 点击看大图   点击看大图 点击放大
间期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着色的物质,是遗传物质DNA在间期的存在状态   细胞分裂期遗传物质DNA的存在状态

一、染色质的化学组成及种类

(一)染色质的化学组成 :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核蛋白的复合物,组蛋白与DNA的含量相近,非组蛋白的含量比率变动较大
核酸 蛋白质
DNA RNA 组蛋白 非组蛋白
1 0.05-0.1 1 0.5-1.5
1.染色体(质)DNA : 是染色质的主要成分,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,含量稳定。每一条染色体都是由一个DNA分子组成,一条功能性染色体DNA分子的形成,必需含有1个着丝粒顺序,2个端粒顺序,多个复制起始点顺序。
2.染色体(质)蛋白组蛋白非组蛋白:  
1)组蛋白: 是构成真核细胞生物染色体的基本结构,性质是碱性蛋白,在遗传上组蛋白属于保守性蛋白,与DNA的比例恒定:1:1。
点击看大图 点击看大图   点击看大图
核小体组蛋白(H2A, H2B ,H3 , H4)
 
H1组蛋白
(二)染色质的种类
[常染色质]  
[异染色质]: 结构异染色质--仔整个细胞周期中,始终处于凝集状态的染色质,多位于着丝粒、端粒、主缢痕的部位,合成于S期。
兼性异染色质--是含有一系列重复序列的DNA,只在一定的细胞类型、一定的发育阶段凝缩为异染色质状态,并可向常染色质转变,恢复转录活性。如:X染色质;淋巴细胞中的异染色质。

二、染色质的结构

(一)染色质的一级结构--核小体
点击看大图 [核小体]是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单位,是由组蛋白核心和一段长约200个bp的DNA分子组成的8聚体,D:11nm,形状为扁椭圆颗粒。由:H2A,、H2B 、H3、H4 各2个分子组成8聚体;146bp的DNA缠绕在8聚体外1.75圈;在:两核小体之间约有60个bp的DNA片段相连;连接部DNA处有一个分子组蛋白H1 起固定作用。核小体结构使DNA长度压缩近7倍:
(二)染色质的二级结构--螺线管
点击放大 点击放大
六个核小体紧密螺旋缠绕形成一圈,外D:30nm;内D:10nm。组蛋白H1位于螺线管的内部,对螺线管起稳定作用,使DNA长度压缩6倍。
(三)染色质的三级结构--超螺线管
点击看大图 由螺线管进一步盘绕的圆筒状结构,D:400nm,DNA的长度被压缩了40倍。
(四)染色质的四级结构--染色单体
点击看大图 由超螺线管再一步折叠形成的结构,DNA的长度被压缩了5倍。

三、染色体

   中期染色体的结构

[染色体]:每个中期的染色体都是由两条染色单体构     成,共借一个着丝粒连在一起。    
[主缢痕]:着丝粒浅染内缢    
[着丝粒]:主缢痕的内部结构,是连接两条染色单体     的部位    
[动粒]:即着丝点,主缢痕的外部结构,是中期,每    条染色体与纺锤丝相连的部位。    
[次缢痕]:染色体上主缢痕以外的浅染区    
[随体]:与次缢痕相连的球形小体    
[端粒]:染色体末端的特化部位